首页

女王 在线

时间:2025-05-25 17:17:56 作者:云冈石窟80%洞窟已完成数字化采集 浏览量:76194

  中新网大同5月24日电(记者 李庭耀 胡健)记者24日从“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获悉,云冈研究院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多高光谱等技术,破解高浮雕石窟采集难题,已完成云冈石窟80%洞窟采集,预计2030年左右全面完成。

图为云冈石窟第20窟。 李庭耀 摄

  当日,由云冈研究院、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开幕。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云冈石窟数字化成果、文化遗产数字化前沿技术应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经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表示,历经岁月侵蚀与自然变迁,石窟本体面临着不可逆的损伤风险。与此同时,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期待日益迫切。如何让千年石窟“活起来”“传下去”,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开幕式上,刘建勇介绍了云冈研究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云冈石窟的活化利用和永续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云冈研究院数字化解决方案也为文化遗产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云冈模式”,让人类文明瑰宝在数字技术下重放异彩。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代表Grazia Tucci致辞时,从国际视角指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广阔前景,这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表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共同书写数字文明与人类遗产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共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杭州亚运会】跟着亚运冠军学“武术”是什么体验?

伦敦12月10日电 (欧阳开宇 卞雨晨)英国国家电网公司9日消息称,“达拉格”风暴对英国供电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目前仍有5万多户断电。

首家宁德时代新能源生活广场在成都开业 展示近百款车型

据了解,“云麦112”是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小麦玉米杂交建立的小麦单倍体技术培育而成,具有抗病、耐旱、高产等特点。

北京经开区发布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

从驻训场到演兵场,从国内到国外,3年来,王晶宇下沉部队超过400天,行程达数十万公里。2021年9月,“和平使命-2021”联演在俄罗斯奥伦堡举行,她和4名战地记者全程嵌入参演部队。东古兹靶场上昼间风沙烈日、夜间露冷霜寒,环境十分恶劣。为了拍摄到最震撼的画面,采访到最鲜活的素材,记者每天天不亮就随官兵进入阵地,在硝烟弥漫的演训场上一待就是一整天,披星戴月返回营地后,连夜整理素材、制作产品。

2024郑州马拉松开赛 近4万选手畅跑“天地之中”

应该如何让科学课堂还原实验探究本来的样子?如何提高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科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也明确提出,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大力开发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科普作品,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中国企业领跑扫地机器人市场

起吊过程中,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利用可视化监控设备对爬拱吊机操作进行实时数据采集、观测、反馈,真正做到线上“看”得见,线下“控”得住,实现智慧化施工监管、智能化安全监控、数据化技术监测,助力吊装施工平稳、高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